近日,陕西省教育厅公布2025年本科教学案例获奖名单,我院两项教学案例入选。徐根玖教授主持的《智能博弈算法与统计理论教学案例》与潘璐璐教授主持的《AI赋能线性代数抽象概念教学——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可视化实践》分别荣获“科教融汇”类别与“人工智能+”类别教学案例奖,彰显了学院在推动数学教学改革与前沿交叉融合方面的卓越成效。
此次获奖,不仅是对我院本科教学质量的充分肯定,也体现了西工大在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与“交叉学科建设”方面的领先实力。学院将以此为契机,持续推进教学创新,深化数理基础与智能科技的融合,为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、卓越工程能力与战略视野的创新人才贡献力量。未来,学院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,推动数理基础与科技前沿、工程应用、战略需求的有机衔接,致力于打造更多具有引领性的数学金课与教学案例,为培养具备扎实数理基础、系统思维能力与跨学科创新素养的高水平人才贡献更大力量。
案例介绍一:《面向“总师型”人才培养的智能博弈算法与统计方法案例》
智能博弈算法与统计理论,作为人工智能时代下解决前沿问题的核心数学理论与方法,是多方决策者在复杂环境下的策略互动,以及不确定性数据中提取知识、构建推断与预测模型的坚实数理基础。两者深度融合,不仅推动了人工智能在动态决策、不确定性推理、对抗性学习等前沿领域的发展,也为大国博弈、军事智能、数字经济等关键应用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。本案例根据“美国贸易战”、“波音与空客”、“俄乌冲突”热点问题,结合贝叶斯动态博弈、竞合博弈与协同博弈理论,介绍了多要素博弈模型,揭示了策略演化规律与均衡特性,并给出了均衡规避、策略空间优化及高效求解算法。团队自主研发的多对多无人机空战仿真可视化与算法验证平台,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实践平台,深化了其对博弈理论复杂性与应用价值的理解,培养了跨领域策略思维能力。基于“数学内核+工程载体+战略视野”培养架构,通过理论(统计方法+博弈模型)、工具(仿真平台)、场景(三航+商业)、价值(家国情怀)的四重耦合,反哺提升数学理论课程的高阶性、系统性,和实习实训课程的挑战性、创新性,有力支撑“总师型”人才培养的知识广度、能力维度、价值深度。

负责人简介:徐根玖,少妇偷情 “翱翔青年学者”特聘教授、少妇偷情 副院长、博士生导师,陕西省“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”、陕西省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“科技创新领军人才”,任智能博弈与信息处理陕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、中国运筹学会博弈论分会秘书长等。主要从事博弈论及人工智能的理论与应用研究,包括博弈论及无人系统智能决策、竞合博弈理论及应用、网络博弈与合作行为演化等。主持国家基金、重点研发、军事智能专项等二十余项,承担省教改重点项目7项,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和思政示范课程5门,主编工信部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,获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、校教学卓越名师等荣誉。第一完成人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,作为主要成员获国家教学成果一、二等奖。
案例介绍二:《AI 赋能线性代数抽象概念教学——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可视化实践》
线性代数作为理工科基础课程,长期以来因概念抽象、逻辑形式化而教学难度大。潘璐璐教授团队以“特征值与特征向量”为切入点,构建“AI辅助可视化编程+跨学科项目式学习”教学模式。课前通过Python代码与AI工具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矩阵变换规律;课中借助动态可视化技术将“线性变换不变性”等抽象概念具象呈现;课后结合图像压缩、人脸识别等实际场景,推动知识迁移。该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概念理解深度与编程实践能力,为“人工智能+数学”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实践样本。

负责人简介:潘璐璐,女,少妇偷情 教授,研究方向为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视觉。作为负责人获批陕西省一流线下本科课程(线性代数)、陕西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(线性代数)、陕西省首批特色线上课程(数学与艺术)等3门省级课程;主持省级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项目4项(重点2项,均优秀结题),发表教育教学论文8篇(一作5篇),获国家级、省级教学竞赛奖6项;获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先进个人、陕西省课程思政教学能手、校最满意教师等称号,并获校首届本科教学卓越新秀奖、首届教学研究特等奖。(文:李思遥/审核:郭千桥)

英文


微信二维码